掌握氛圍的燈光語言——音樂展演、活動燈光案例
- works TISPY
- 2022年8月22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一場好看的演出絕對少不了燈光。
視覺在人類的五感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,人類倚靠視覺維持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生活,或許就是因為太過習以為常,以至於很少會意識到他的重要性。
在音樂展演中,專業的燈光師可以透過光線與音樂互動,輔助音樂堆疊傳遞情緒,透過光線變換場境,帶領觀眾穿越時空,進入到樂團、導演等多位創作者共同創造的一場體驗之中,從cue點到cue點之間、色彩的漸變、不同燈具的搭配,各種玩法抓住觀眾的情緒,在整場表演之間流暢切換,就像一場精彩的魔術秀。
音樂可以是很私密的,而燈光也是。每個人對於燈光的感受不同,他的抽象性模糊了人與人之間的界線。如何在一場演出中創造共感?如何讓觀眾走入你的想像之中?成為燈光師的考驗。
一場精彩好秀的製作除了仰賴燈光師的美感,更需要有熟悉器材的團隊,在多個案例中,TISPY致力於引介不同效果的燈光器具給燈光師,讓資源有限的小型製作能有更大的彈性,玩出更多有趣的場景,為觀眾創造更豐富的視覺體驗。
案例(一) I Mean Us《Not Now》巡迴演唱會 @台北Legacy
▶︎ 延伸閱讀:精選案例IMeanUs專場演唱會
《Not Now》演唱會由TISPY工作室提供特效舞台燈具,演唱會視覺統籌建權以燈具排列半弧形,圍繞著樂手老師們,營造出點點星光的浩瀚宇宙感,搭配迷幻樂音,時而輕柔飄渺,時而澎湃壯闊,為表演效果增添戲劇張力。
小型展演空間拉近了觀眾與表演者的距離,少了大型屏幕、各種眼花撩亂的舞台效果,剩下的是更純粹更直接的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對話。在這樣的場景下,燈光更專注於彰顯表演者的魅力,專注於音樂背後要傳達的故事。但同時也必須考量到場地、預算的限制,如何讓有限的資源,發揮出最大效果,成為製作小型演唱會燈光的重要考題。
案例(二) DSPS《夢的通道》展覽演唱會 @ THE WALL
(影片來源:@nightscene.taiwan)
《夢的通道》是一場非典型音樂演唱會,由製作團隊DEMI集結了一群創作者,包括作家、動畫師、藝術家,一起透過DSPS的音樂,完成一場共同演出,試圖解構音樂表演的既定架構,對於所有參與人員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。TISPY受到同時身為燈光師以及製作團隊的建權邀請,參與了這場特別的演出。
案例(三) 洪佩瑜《嗨!我回來了》線上直播音樂會 @ reading room
(圖片來源:洪佩瑜 粉絲專頁 )
這一場演出空間不是專為音樂展演設計,再加上場地空間小,在架設燈光上也增添了困難度,因此更傾向於營造出表演者的私密空間感,一個私人的房間,讓主角回到歌者與他的音樂。
▶︎ 延伸閱讀:【專訪】演唱會燈光師伍翔麟、沈佳穎:你是在做一場秀,還是在玩燈?
▶︎ 延伸閱讀:《關設計什麼事》 解密演唱會燈光師:專訪吉拉事業燈光師 — 建權
コメント